有相關報道說淘寶迄今只有3%的店鋪能夠盈利,其余97%的店鋪基本上都成了炮灰。這是一個非常恐懼的十進制,都說不打工的淘寶網是犯罪,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了會有如此龐大的電商群體一如既往的走在這千軍萬馬的不歸路上呢?
要深究那些在電商運作中要么中途含恨退出,要么*終折戟沉沙的死于不同“電商病癥”的店鋪,你就會發現,雖然*后都是關閉電商店鋪,發誓再也不碰電商了,但他們離去的原因卻是各有各樣。
電商10種死法:
1、主觀賣貨思維;
2、無優質內容運輸能力;
3、單純KPI思維;
4、對新媒體缺乏認知;
5、唯技巧技術至上;
6、純事務派;
7、無前瞻及戰略眼光;
8、唯賺錢至上;
9、投機不投入思維;
10、“彈”盡糧絕。
一、單純賣貨思維
點評:
這是傳統國際品牌的傳統營銷思維在電商運作上的繼續,或者說還是以傳統的營銷思維來做電商。其實,傳統品牌在傳統渠道也是賣貨的思維,說白了賣貨的思維就是批發的思維。
要么閉門造車整一盤貨,要么跟隨抄襲大牌整一盤貨,像服裝行業就是跟在歐美風靡雜志或大牌后面,然后,整個產品都好像用的是同一個設計師。這種賣貨思維就是在貨品開發之前,沒有全盤規劃,在推向市場此后根本不管銷售如何。當初做批發就是一錘子買賣,代理商把貨拿回去了,管你賣不賣的。
當用這種賣貨思維來做電商就立即凸顯了二者的沖突,電商的本質是零售,而零售講究的是品牌高度的開始運行能力,需要的是品牌各種資源的結合和匹配。
具體表現:
1、抄襲山寨一盤貨;
2、隨便到批發市場組一盤貨;
3、仁祖倉庫大把庫存,是*類似于的想法。
思想根源:
1、根深蒂固的傳統品牌的傳統營銷思維在電商運作上的經典體現;
2、賣貨思維就是批發思維;
3、傳統營銷對品牌建設的缺失在電商運作上的體現。
二、無優質內容生產能力
點評:
品牌是優質內容的綜合體,電商店鋪和虛擬店鋪一樣都是優質內容的情景化和劇場化的呈現出。無論是在實體店表現優異的品牌,還是在電商運作方面出類拔萃的品牌,他們無不體現這點。反之,那些死去的電商和即將死去的電商,都缺乏優質內容的生產能力。
無數死去的電商先烈無不探究了一點,這種沒有內容生產能力的電商,他們只并不知道粗暴的蓋住廣告活動。在實體店,坐等顧客上門,在電商則實際上依賴平臺的流量;這種沒有優質內容的品牌,給人的感覺大多低端、粗制濫造,沒有鮮明的品牌逼格。
具體體現:
1、根本沒有策劃行銷管理工作;
2、對網絡媒體的技術不為人知;
3、只是電商平臺的寄生蟲;
4、完全依賴促銷活動生存。
思想根源:
1、還是傳統營銷思維主導電商運作;
2、對電商的實質缺乏有深度的理解。
三、單純KPI思維
點評:
新浪新浪上流傳一篇篇文章叫《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知道績效即為KPI。如果說真的是績效主義毀了索尼,那么,國內無數傳統企業都毀在這個時尚的概念上。在國內,凡是時髦的概念,土豪們必定都有興趣去學去做,凡是土豪們去學去做的概念,必然會在實際履行中扭曲。很不幸,很多品牌的電商運作也就是死在這扭曲的KPI上。
這扭曲的KPI到了什么程度呢?土豪連一毛錢都要算出投入產出比,現在換了一個時髦的說法叫轉化率。如果你要是覺得在轉化率上沒有辦法說服土豪,那么就不要和土豪談任何論者的方案。
比如,和土豪談新媒體營銷,土豪必定要說,我這條信息放出去你必須給我帶來多少轉化率。或者說,我給你多少錢,你必須給我帶來多少銷售。簡單,粗暴。
具體表現:
1、凡事必大談轉化率;
2、KPI為核心,無任何試錯機會;
3、策劃創意乃至任何革新都是不可能的。
思想根源:
1、想贏怕輸:就是想投點錢試一下,但絕對不要虧本,有得賺才繼續做;
2、變相的管理監控,以為這樣就可以牢固的把員工管好。
四、對新媒體缺乏認知
點評:
我曾經說過,很多品牌的電商店鋪其實就是互聯網世界的一個“信息孤島”,除了依賴電商平臺自身的推動工具之外,幾乎,這些電商店鋪是“與網隔絕”的。后來,發展到在微博、**群、**空間發各種令人不厭其煩的促銷廣告。但從根本上來說,這種簡單粗暴的促銷信息的傳送,對于店鋪與網絡世界的溝通,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已是今日,很多電商店鋪的“信息孤島”的狀態仍然存在,更遑論什么社交電商。也就是說,他們對于新媒體的理解仍然是一無所知:他們把在微博微信注冊個賬號就是認為是新媒體營銷,他們把副本黏貼的肉體調味就視之為內容生產,他們把自吹自擂的軟文就是當作是品牌傳播。
具體表現:
1、一窩蜂的已是微信營銷微營銷傳銷培養的獵物;
2、一窩蜂的注冊微信公眾賬號,然后不到幾個月就不知道要發什么內容了;
3、還是在**群、**空間、微信微博發促銷廣告;
4、以為在百度投關鍵詞就是網絡營銷。
思想根源:
1、還是以傳統營銷思維主導;
2、對于新媒體將在品牌營銷中乃至在電商運作中的地位一無所知;
3、對于新媒體營銷的運作道聽途說。
五、唯技巧技術至上
點評:
現在關于電商運作的各種技巧技戰術的分析、善用、作戰的書籍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微博微信上也大多是此類信息,而且這些技巧技戰術都是完全把持于淘寶阿里巴巴集團而來。也就是說,在一些人的眼里,淘寶天貓就意味著電商,但是還是要說,雖然淘寶天貓占據電商絕大部分的份額,但不是意味著他們就是電商的全部。
我們花了太大時間來研究淘寶天貓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則,而且這些規則年年在變,時時在變。以至于,很多人都以為搞通搞透這些規則,電商運作就會一馬平川,什么流量轉化率都是手到擒來。
而現在,恰恰是這些精通技巧技戰術的店鋪深陷困境,可以說,技巧技戰術并沒有挽救他們。
眾所周知,店鋪之所以要苦苦研究技巧技戰術就是為了引流,就是要通過平臺給的各種推廣工具、技巧技戰術把流量導入到店鋪。當然,這些技巧技戰術可以帶來一部分流量,但絕不是全部。
我在性感營銷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話:我始終固執的認為所謂的電商運營技巧雖然對店鋪有幫助,但數量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整個電商噴泉里的水不夠而且水源地有限,阿里和新浪合作關系就想著從微博引流過去,但似乎成效不大,現在賣家都已經患上了流量饑渴癥,靠技巧性運作帶來的那點涓涓細流根本滿足不了賣家的如饑似渴。平臺是賺錢了,但苦了賣家。
具體表現:
1、技巧技戰術的掌控成為電商運作的全部;
2、流量饑渴癥。
思想根源:
對電商以及運作根本沒有深度的認知和理性的規劃。
六、純事務派
點評:
*知道,現在在進行電商運作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傳統品牌轉型而來,這些土豪在實體渠道都是通過自己的苦苦打拼才獲得今日的失敗,所以說,他們都是真正的實干家。這些實干家們在電商事業上是不舍打拼、任勞任怨。他們的笑話就是“做實事,多干活”。任何與其價值觀、認知、思維有波動的想法都被他們視為吹水、理論、不切實際、不能落地等等。
他們在實體渠道確實是依靠自己的真材實料創下了品牌的一片天地,這讓他們培育了一種只知道干活,而疏于思考的習慣。他們進賬了結果,但他們始終不知道這結果是如何來的。就像今天,在電商運作方面,他們依然收獲了虧損、迷惑等等結局,但他們依然不知道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
具體表現:忙
思想根源:亂
七、無前瞻及戰略眼光
點評:
沒有規劃,沒有戰略,這幾乎是當下所有的品牌在電商運作的現狀。有的是來堆放庫存的,有的是有點閑錢拿來玩玩的,有的是在實體渠道走投無路的,總之,鮮有對電商運作有著準確的科學可行的戰略規劃。
為什么沒有規劃呢?一方面是糾結是實體渠道被電商打擊,實體渠道這個大本營不能丟。其二,電商只是品牌可有可無的一個排水溝。其三,對于電商在品牌中所起的作用乃至品牌愿景發展的匹配上都沒有清晰的認知。
電商成為大多數還依賴實體渠道銷售的品牌的一個名符其實的雞肋:看著別人在電商方面搞得如火如荼,心有不甘心。做吧,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具體表現:
1、得過且過;
2、品牌銷售的附屬品。
思想根源:
以實體渠道集中于,電商是下水道。
八、唯賺錢至上
點評:
打工當然要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但誰都知道,想要賺錢,得有投入,賺大錢,得有團隊,想要靠品牌來賺大錢賺長久的錢,更需要牛逼的團隊更大的投入。
就是這么個淺顯的道理,弄得在很多電商從業者這里遇到了問題。在他們覺得賺錢是一定要的,而且只有賺錢才是*重要的。于是,在賺錢至上為核心思想的指導下,正式成立了以平車工、倉庫管理員、修理工等等為核心的電商運作團隊。*不要以為我在開玩笑,在很多傳統企業里,電商運營的團隊差不多就是從各個部門抽調組成的“草臺一個機構”。
你以為土豪們不想請碩士的牛逼的人來嗎?當然,但是,投入太大,不如在公司隨便找幾個人慢慢來嘗試。這一摸索不要緊,一下子把電商摸進了水塘。
具體表現:
1、草臺班子;
2、一切以便宜為。
思想根源:短視
九、投機不投入思維
點評:
講個案例:有某土豪,準備好上馬一個新項目。召集人馬準備開干,從早期的2013年12月立項,2014年3月電商店鋪必須開業,這已經史上*實在的規劃了。然后到2014年9月上市,這樣大跨度的變局,又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期間,召集所謂營銷精英智囊團進行項目研討,又80后提出搞一個微電影即可引起90后關注,進而引爆市場,打響品牌銷售*炮。土豪聽后立即采納執行。問:電商店鋪這塊怎么配合?土豪居然支支吾吾而言其他了。
這個案例*經典的就是幻想以一個微電影去引爆市場,一個新品牌,一個新的電商店鋪,居然就靠一個微電影,這種有違基本商業邏輯、聽出去似乎是天方夜譚,但確實是真實的發生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怪事呢?說白了就是土豪的投機心理,畢其功于一役,以區區一個微電影就能奠下一片江山,這是多么誘人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來得有點突然的人生。而這樣的事情,在很多運作電商的土豪身上都有發生,而且也終將繼續發生。
具體表現:幻想
思想根源:投機
十、“彈”盡糧絕
點評:
融資,花錢砸市場、沖銷售額,意在獲得更高的估值,再進行下一輪融資,不停地把上市的時間往前提,一旦“變天”,續融資跟不上,必轟然崩塌!
具體表現:一直在融資
思想根源:下次會更好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