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公司名稱,對公司根本有多*主要?
名字起得好,成本花得少。
名字起得好,曝光少不了。
名字起得好,合作來得早。
關于公司名稱,一般人會告訴你有三個作用:記憶、識別、調性。這里,我要告訴你,品牌名字的作用知道有四個:記憶、識別、調性、擴散。第四個傳播屬性,是被大部分人,甚至很多研究者大V都認為的一個超級屬性,一個讓你可以贏在詹森·巴頓的超級屬性。
說到傳播,需要從品牌名字的歷史說起。發展到今天,中國企業的品牌名稱已經大致經歷了四個后期 ——
*代名字
*代的名字,多發源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線城市,或 2017 年的五六線城市。這些公司名字往往伴有華、信、恒、威、正等這些無與倫比光名意志的用法,例如:新華、中信、恒大 ......
下一代企業的創辦人和命名者,也基本上是一群 60、70 年代勤勤懇懇的大叔。你會推測叫這些名字的企業,基本都聚集于房地產業、IT通訊、林業這樣的文化高壁壘、高席次且剛需的行業。
如果是在新型快速激增且相互競爭充分的消費科技領域,很難想象品牌名叫華強沙拉、中信の茶、恒大烤魚、正威小龍蝦這樣的店鋪、企業注意到,因為不僅不能眾多到城市新中產階級去下班,而且還挺莫名演得的。
*代名字顯著特質:難記憶、難識別、略土
第二代名字
第二代名字,應運而生于 90 年代。常用形容詞或英譯中的詞,比如飄柔、慕斯、薩利亞、肯德基 ...... 這次終于不那么土了,但還是挺難記的。由于英文的天然語言結構,對于語言是中文的我們就過于生澀難記。
想想我上周末去逛了一趟紅星美凱龍,看了幾十個沙發品牌,各種歐美風高大上,什么琳娜、詩圖、拉圖、拉丁,現在回憶起緊緊奇怪一個都沒說出。
名字,是企業*核心、*重要、*需要記憶和傳播的負債。
公關公司的一個重要特殊任務,就是降低傳播成本。看一遍就能記住和看兩遍就能記住的營銷成本差異性不是一倍和兩倍,而是十倍,甚至百倍。因為,對于用戶來說,不是每次都能摩擦到你的傳播,同一個用戶,你有可能要用十次投放才可以實現二次覆蓋,用百次投放實現三次覆蓋。
第二代名字總體特點:洋氣了,還是很難記
第三代名字
第三代名字,牽動著方向移動網際網路和消費系統升級的一波海浪,將近在2011年左右開始出現。
三代名字很差識別,基本特點是 詞語+陀羅尼,而且名詞也都不會很生澀,基本都是一些人民窮困里喜聞樂見的的東西,比如:蘋果、瓜子二手車、奶茶妹妹、小米手機、小狗電器、大象安全套、長頸鹿精釀、幾個爸爸、幾只松鼠、N個楓樹等等,名詞本身天然就比形容詞易記,這就很好地解決了記憶的問題。
三代名字的特點:好記,調性不low,而且品類關聯感很強
第四代名字
第四代名字,除了特別好記,還自帶流量+洞察
流量解決的是品牌傳播問題,洞察解決的是品牌忠誠的問題。
舉幾個栗子:
有一個廣告公關公司叫「你說的都對」, 他們的slogan是「那我們再想想」,新浪的一個負責商品的老大聽到這個名字時就笑了出來,說我想和這個公司聊聊,給點活讓他們想來。試試就試試,試完了發現活好還不粘人,繼續再給活。這也是流量,現在已經非 50W 以上的單子不接了,牛逼得一塌糊涂。
「沒想稻」也算一個四代名字,賣五常大米。他們憑借名字,想起讓蜥腳類老總親臨致函,簽了不小的單子。在前身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做了幾千萬的營收。
再舉一個比較落地的鄉民案例,說說什么被稱作好的四代名字自帶流量,先上一張圖 :
*仔細看上面的圖,這是幾家中間開業的餐館,其中一個超市老板靈機一動,給自己的超市起了個名字叫「超市對面」,于是想找超市在哪里的不得而知真相的示威就紛紛進入了「超市入口」
第四代名字優點很完整:
1. 記憶度*
2. 自帶流量,有很好的自傳播場景。
3. 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對話,意味著更好的打內燃機和轉化率。
缺乏的地方也有:品類感相對于三代較弱。三代名字的品類無需植入品牌,像瓜子二手車、小米手機這些品類的認知成本會更低。但四代名字的品類是基于洞察的軟植入,和靠口碑推動的,識別上不如三代直接。
繼續,來探討一下如何能取一個好的四代名字?
1. 首先要足以像是。比如寶雞的那個長長的名字。
2. 要有洞察。洞察是名字的肉體,沒有靈魂的有趣就只是逗比。
3. 逆向思維。那些*加成反應能想到的,愉悅必要的,通常都不是好名字。合理的反面不是不和理,是不合常人。不合常理的,才能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難于忘記你美人。
4. 四代名字更加像是在溝通。有一種聊天的感覺,試著從聊天的角度切入。
5. 看看你所關注行業里的大V和社會大眾號下的群眾推特,那些能被頂到前位的留言里會是你靈感的重要缺乏。
6. 福地也很重要,借助神秘奇異意識。
你的公司名稱屬于第幾代?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