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發現各種奇葩的APP蹦到你的眼前時,當你的朋友圈被各種創始人的事跡刷屏時,當完全不懂創業的你耳邊不斷縈繞著融資與營銷時,沒錯,你進入了一個大眾創業時代。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的話,或許就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次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從此“創業”于我們不再陌生,甚至成了我們隨時可以高舉的偉大旗號。
創業,對于真正參與其中的創業者究竟意味著什么?往精神層面上來說,是實現理想,成就自我;往物質層面上來說,就是創新思維,商業營銷。
可是吸引大批創業跟風者的真的是這些么?營銷、融資、估值、上市,這些70后、80后創業者*初可能完全不知道的概念,卻被現在的90后創業新秀談得頭頭是道,或許是因為信息時代獲取數據的快捷性,又或許是因為新時代創業者自身更高的文化背景,但無論如何,他們的關注點從一開始就偏離了創業的源頭和本質。難道離開了這些和“錢”沾邊的東西創業就變得不值一提了嗎?
當創業成為一夜致富的捷徑,當創業成為叫囂這個社會的資本,那么創業就淪為了我們這個浮躁時代的犧牲品。
大眾化=泡沫化?
創業大眾化的今天,創業似乎早已不是我們腦海中的苦海作舟,反而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每*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創始人、投資人遍地都是。創業的過程中需要靈活的思維,創新的觀點,但這并不說明創業者憑借創新就可以一步登天。
我們固然強調創新與變革,但是當我們永遠都只享受于幻想自己某個腦洞大開的想法的未來前景,然后侃侃而談,那么所謂的大眾創業將演變成一場全民狂歡,而置身其中的你還能保持足夠的理智去應對創業中的挑戰和危機呢?
除了創新之外,泡沫創業的另一個賣點就是融資額。可以說很多跟風創業者在創業之初考慮*多的并非產品的升級和未來前景,而是所謂的AB輪融資,這其中有媒體助推的原因,更是自己希望制造噱頭低成本營銷的心理寫照。
從*開始創新只為博人眼球,到后來的融資只為聳人聽聞,這用泡沫堆積起來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堪一擊,即使是“創新挑戰300s”這樣的活動,在鼓勵創新思維的同時也不免有些粗放,畢竟創業不是閑暇時聊聊的“風花雪月”,每天幻想自己有無窮的資本去貼合自己的“奇思妙想”未免有些可笑。
自媒體=低俗化?
有人說這是一個自媒體時代,每個人不經意間拍下的風景,寫下的文字有時候通過網絡的傳播就能達到媒體效應,甚至形成一種公眾話題,信息也隨之變得碎片化,但也更加豐富。簡單地說,這個時代給每個想營銷的人都提供了同樣的平臺,而能不能充分利用,或者說能不能占有一處自己的生存空間,都在于你的宣傳在碎片化閱讀中是否能抓住人的眼球,諷刺的是低俗化卻成為大多人攫取疆場的選擇。
提到自媒體,不得不說現在各種公眾號滿天飛,就等著出現一個爆炸性事件,然后搭一個順風車,狠狠逆襲一把;而對于專業媒體而言,面對來自自媒體的威脅,對于創業的報道也是極盡語言之能事,每天細心挖掘某個創始人、創業項目的爆點,也無非是顏值、年齡、學歷,總之無論怎么編,就是直指一個顛覆性故事,如果編劇水平不夠,就請自行腦補。
其實仔細回顧媒體對創業界大佬的報道也都是誰結婚了,誰又買了別墅這些八卦新聞,再不就是500億估值、千萬級融資。我們的視聽要么是被驚人的成果蒙蔽,要么就是被顛覆的故事所裹挾,我們的思想被成功文化過度渲染,這自然是一種病態的現象。
然而與其說媒體應該為這彌散在空氣中的低俗味兒買單,不如說正是大眾對現代成功學的追捧和對物質無可奈何的欲望助推媒體乃至社會在說道創業時都以此為賣點,這一次我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但可怕的是,這不是沉默的抗議,而是默許······當低俗化成為主流,我們的精神文化該何處安放?
后記:
創業大潮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業英雄,只要你肯沉下心,喧囂過后,依然堅守初衷...
本文作者:公共關系部 周乾宇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