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是企業的常見形態之一,其發展壯大離不開合伙人的共同努力,為了更好的激勵合伙人,往往會采取合伙企業股權分配的方式。那么在股權分配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小編幫您進行了整理。
一、分工簡單明晰
初創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是三到五個,*合理的架構一開始*好是三個人,相互之間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了解清楚各自的特長,工作經歷等等,不要小看這個過程,再好的股權設計合伙人之間溝通和理念不一致會給公司后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創業團隊因為合伙人之間的不和*終失敗的不在少數,找合伙人一定要實事求是,寧缺毋濫。
二、一定要共識出*終決策者
通俗點說就是要選出*后拍板的人,在大公司有董事會,一般來說*后拍板的是大股東,那么初創公司一般是創始人或者是多個創始人共同表決,不管怎樣,這個*終決策者頭腦要清晰,對股權分配設計要有所了解,*終決策者一旦拍板,其他合伙人和股東都要無條件服從決定。
三、股權分配的利益關系應該與貢獻程度相掛鉤
也就是說投入的貢獻要素越高你的股權(股份)比例應當越高,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是一種貢獻。另外,小型的初創團隊股權設計一定要小巧和靈活變通,不要過于復雜。小編提示您以下幾點:
1、貢獻要素是什么?
貢獻要素不僅包括實物資產和資金等硬指標,還應包括勞動付出,時間精力等個人投入的軟指標。
2、股權分配根據貢獻要素估值
在股權分配的時候客觀的操作方法是:將創始人在創業項目中的貢獻,按照市價值估值,然后算出所有股東和合伙人要素貢獻的總估值,*后折算出創始人和合伙人之間持有的股權比例。這樣的話首先就需要對創業資源的各種要素進行市場估值,當然像資金,技術專利這些是很好量化的,例如場地,人脈以及實物的話需要具體分析。
股權分配:是指單體公司創立初期,創始團隊成員之間,依據風險承擔和人力資本價值輸出的不同進行量化分配的過程。
股權架構設計:是指創始股東基于股權分配的基礎之上,綜合性的考慮預留期權和設計合伙人動態股權調整機制,并且約定合伙人之間進入、退出機制,從控制權層面做同股不同權的安排。進而基于公司商業模式和組織結構裂變而形成的多個公司的形態。對于這種模式下的股權設計,可以稱之為生態型股權架構設計。
那么,好的股權激勵應該是什么樣的?
1、股權激勵服從企業戰略
戰略——組織架構——崗位——人員——激勵對象。
2、持續性股權激勵
企業不能將股權激勵當成一時之舉,臨時之策,而是應該把他當成一個長期之舉,當成公司的基本制度,像對待工資獎金那樣對待股權激勵制度,將股權激勵制度做成一項長期基本管理制度。
3、建立競爭性股權激勵制度
例如:每年綜合評分前10名者方可稱為激勵對象。
每一家企業的模式都是獨特的,股權激勵的普遍規則與企業特殊情況相結合,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采取不同的股權激勵制度,具體企業具體方案,忌照抄照搬。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從分紅權做起。
4、建立自主人才培育體系原則
股權激勵不是讓公司所有人成為股東,而是讓公司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股權激勵的核心目的并非僅僅在于培養了多少個股東,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個像老板一樣思考和行動的小老板、合伙人。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合伙企業股權激勵的需要注意問題的整理,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